在电子元器件、新能源电池和先进陶瓷领域,材料的精细化加工直接决定产品最终性能。日本石川擂溃机D101S、D16S和D18S系列通过其独特的机械设计和精密加工能力,成为这些行业不可少的工具。
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完成“搅拌、分散、粉碎、混合、捏合"等多道工序,实现材料从宏观到微观的均匀化处理,满足高精度制造业对材料质量的严苛要求。
在电子行业,石川擂溃机在电子浆料和导电油墨制备中表现好。
设备能够通过高速剪切和研磨,将金属颗粒(如银、铜、镍)或陶瓷粉末均匀分散至纳米级别,显著减少团聚现象。
这种纳米级分散能力直接提升了电子产品的性能。例如,在制备银纳米颗粒浆料时,D18S型号能将导电性提升20%,印刷良率从85% 提高至98%。
具体应用包括厚膜电路、光伏银浆、MLCC电极浆料等高精度电子元件的生产。
在新能源电池领域,石川擂溃机解决了电极浆料均匀性这一核心难题。它能够将活性物质、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精确比例均匀分散在溶剂中,形成稳定浆料。
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,这种均匀分散意味着电极电阻的降低和倍率性能的提升。实际应用数据显示,经擂溃机处理的硅碳负极材料,其电极循环寿命可延长30%。
设备还适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浆料的制备,能够有效减少界面阻抗,提升电池整体性能。
在陶瓷行业,石川擂溃机凭借其高硬度耐磨材质和精确控制能力,可实现陶瓷粉体的均匀研磨和表面处理。
设备采用的氧化铝陶瓷研磨盘纯度超过99.99%,钠、铁等杂质低于1ppm,有效避免了陶瓷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。
对于高精度陶瓷制品,擂溃机能够处理从纳米级到微米级的不同粒径粉体,确保粒度分布均匀,满足电子陶瓷、结构陶瓷等对原料的高精度要求。
石川擂溃机通过高速剪切与精密研磨的协同作用,可实现50-500nm的纳米级分散。
其“OR型"旋转方式(碗不旋转,杵旋转的同时自由旋转)使物料能够从多角度接受剪切力,避免局部过热或损伤,特别适合石墨烯、碳纳米管等易损伤材料的处理。
与传统设备不同,石川擂溃机集成了搅拌、分散、粉碎、混合、捏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。
这种一体化设计消除了传统生产中多次转移物料的环节,降低污染风险,提高生产效率。对于研发和小批量生产而言,一台设备即可完成多种工艺试验,大幅提升研发效率。
设备标配变频器和定时器,用户可根据不同物料特性灵活调整转速和运行时间。
D101S和D16S型号转速范围为8-50转/分钟,适合大多数常规材料处理。设备还支持真空(-0.095MPa)及惰性气体环境操作,避免高活性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氧化分解。
石川擂溃机部分型号采用瓷锅与瓷器材质,机身整体为不锈钢材质,有效避免对物料的污染。
紧凑的台式设计使其可灵活放置在通风室或手套箱中,处理含有有机溶剂的物质。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对洁净度要求高的实验室和洁净室环境使用。
不同型号的石川擂溃机在处理容量和功能侧重上有所不同,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型号。以下是三款主要型号的关键参数对比:
型号 | 处理量(L) | 转速(转/分) | 杵数量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D101S | 0.2 | 8-50 | 1 | 实验室研发、小批量测试 |
D16S | 0.4 | 8-50 | 1 | 中小规模实验、材料研究 |
D18S | 1.0 | 8-30 | 2 | 规模试验、小批量生产 |
D101S适合基础研发工作,处理量较小但转速灵活;D16S提供了更大的处理容量,适合中小规模实验;而D18S凭借双杵设计和1L的处理量,更适合需要高效率的规模试验和小批量生产。
石川擂溃机已帮助众多企业解决了材料分散均匀性的核心难题。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提升上,更体现在生产良率提高和综合成本降低方面。
综合来看,日本石川擂溃机D101S、D16S和D18S系列是适用于电子、电池、陶瓷行业的理想设备。它们能够将材料分散精度提升至纳米级别,同时通过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简化生产流程。
选择石川擂溃机,不仅是选择一台设备,更是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注入强大动力。其超过110年的技术积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,确保用户能够始终如一地获得高质量加工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