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材料科学研究与高精度制造领域,冷等静压技术(Cold Isostatic Pressing, CIP)凭借 “各向同性均匀施压" 的核心优势,成为实现粉末材料高密度成型的关键工艺。日本 NPa System 深耕该领域多年,专为实验室及研发机构打造的超小型卓上 CIP 装置 CPP28-300,以 “小巧体积、精准性能、高性价比" 打破传统工业级设备的应用局限,为小批量、高精度的材料成型需求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,堪称材料研发阶段的 “桌面级利器"。
压力性能:最高工作压力可达 300MPa,覆盖陶瓷、金属、电池材料等多数粉末成型的压力需求,压力控制精度达 ±1MPa,确保批次间样品的一致性;
成型规格:压力容器内径 φ28mm,有效深度 106mm,支持单次 50-100g 粉末样品的成型,适配实验室常用的小批量试制场景;
升压效率:基础款采用手动液压泵,升压速度约 30 秒 / 200MPa;可选配电动泵升级,升压时间缩短至 15-20 秒 / 200MPa,提升实验效率;
安全标准:符合日本工业标准(JIS)及国际压力容器安全规范,通过 CE 认证(欧洲市场适配),配备超高压软管、压力过载保护装置,从结构设计到部件选型方位保障操作安全。
核心部件:压力容器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质,抗腐蚀性强,可承受长期高压循环使用,配合无油液压系统,减少油污污染,符合实验室环保要求;
安全防护:除压力过载保护外,设备配备密封性能优异的顶盖密封圈、防泄漏软管接头,同时机身设计符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,避免高压作业中的安全隐患;
扩展性:支持定制化升级,可根据研究需求加装真空预处理模块(减少粉末内部气泡)、温度控制系统(适配特殊温度要求的成型工艺)等,满足多样化科研场景。
陶瓷材料:氧化锆、氧化铝等精密陶瓷粉末的高密度成型,为后续烧结工艺提供致密度达理论值 98% 以上的坯体,显著提升成品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;
金属材料:钛合金、不锈钢、难熔金属粉末的预成型,解决传统压制中 “裂纹、分层" 等问题,为 3D 打印后处理、粉末冶金工艺优化提供支持;
复合材料: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、梯度功能材料的层压成型,确保不同组分材料的紧密结合,提升整体性能。
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:陶瓷粉体的均匀压制,保障电容器的介电性能一致性;
半导体封装:封装材料的压实处理,提升芯片散热效率和机械可靠性;
陶瓷基板:高精度成型确保基板平整度和致密度,满足电子元件封装的严苛要求。
锂离子电池:电极材料的均匀压实,提升电极密度和离子传导效率,助力电池容量提升(典型案例中容量提升达 15%);
环保材料:催化剂载体、吸附材料的成型,优化材料孔隙结构,提升吸附和催化性能。
样品准备:将粉末材料装入橡胶或尼龙柔性模具,密封后去除内部气泡(可选真空预处理);
装样加压:将密封模具放入压力容器,关闭顶盖并锁紧,通过手动或电动泵升压至目标压力;
保压阶段:根据材料特性设定保压时间(通常 5-30 分钟),确保压力均匀传递至粉末内部;
泄压取件:通过减压阀缓慢泄压(避免压力骤降导致坯体损坏),取出成型坯体进行后续烧结、加工。
日常维护:每次使用前检查软管连接、压力传感器及密封圈状态,确保无泄漏;
定期保养:每季度更换液压油,每年对压力容器进行超声波探伤等无损检测,保障设备寿命;
长期存放:排空容器内水分,避免锈蚀,每半年空载运行一次以保持液压系统活性;
耗材供应:柔性模具、密封圈等易损件可通过代理商便捷采购,成本低廉且更换简单。
现场操作培训:覆盖设备使用、安全规范、故障排除等核心内容,确保科研人员快速上手;
技术文档提供:含操作手册、压力曲线报告、维护指南等详细资料;
售后维修:专业工程师团队提供远程或现场维修服务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;
定制化服务: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电动泵、真空模块等升级方案,适配特殊研究场景。
某高校材料科学实验室:采用 CPP28-300 压制氧化锆陶瓷粉末,经烧结后坯体致密度达 98.5%,抗弯强度较传统压制工艺提升 30%,为精密陶瓷部件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;
某新能源企业研发中心:通过 “真空预处理 + 300MPa 等静压" 工艺处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,电极压实密度提升 20%,电池循环寿命延长 18%,成功应用于新一代动力电池研发;
某电子元件制造商:利用 CPP28-300 优化 MLCC 陶瓷粉体成型工艺,产品介电常数波动范围从 ±5% 缩小至 ±2%,显著提升了电子元件的性能一致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