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PRODUCT DISPLAY
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日本Kett AN-820大米食味值检测仪:近红外技术在大米品质分析中的创新应用

日本Kett AN-820大米食味值检测仪:近红外技术在大米品质分析中的创新应用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4 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
    • b95f097d2b55b6dee994cef9e60d3091_an-820-275x275.png

      引言

      大米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其品质直接影响消费者口感体验和市场价值。传统的大米品质检测方法,如化学分析法,虽然准确但存在耗时长、破坏样本、操作复杂等缺点,难以满足现代大米加工、贸易及科研的高效需求。日本Kett公司开发的AN-820大米食味值检测仪,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(NIR)技术,实现了大米关键品质指标(水分、蛋白质、直链淀粉及食味值)的快速无损检测,为行业提供了高效、精准的解决方案。

      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

      1.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

      AN-820采用钨灯作为光源,发射700–1100nm波段的近红外光穿透大米样品,通过凹面光栅分光系统和高精度NMOS同步检测技术,采集透射光谱数据。该波段对大米中的水分(O-H键)、蛋白质(N-H键)和直链淀粉(C-H键)具有特征吸收峰,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(如PLS回归),建立定量模型,实现多成分同步测定。

      相比传统反射型NIR设备,透射型技术能够穿透整粒大米,获取更全面的成分信息,尤其适合高水分或非均匀样品的检测。

      2. 全粒无损检测

      传统检测方法通常需要粉碎样品以提高均匀性,但AN-820采用全粒透射模式,直接对60ml整粒大米进行分析,避免粉碎过程导致的成分变化或样本浪费,检测结果更贴近实际食用状态。

      3. 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

      • 自动升降样品箱:减少人为操作误差,提升检测效率(单次检测约30秒)。

      • 多通道校准曲线:内置4种成分(水分、蛋白质、直链淀粉、食味值)×8组校准模型,可适配不同米种(如糙米、精米、高水分米、清酒米等)。

      • 数据输出与管理:配备RS-232C接口和打印机接口,支持数据实时导出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,便于质量追溯与分析。

      检测性能与行业应用

      1. 精准测量与重复性

      AN-820的测量范围覆盖大米关键指标:水分(10%–35%)、蛋白质(4%–10%)、直链淀粉(15%–25%),并通过食味值算法综合评估口感。实验数据显示,其对日本越光米的重复检测变异系数(CV)低于1.5%,与标准化学方法(如凯氏定氮法、碘比色法)相关性达R²>0.95,满足行业精准检测需求。

      2. 大米收购与仓储管理

      在粮食收储环节,AN-820可快速筛查高水分(>16%)或低品质大米,避免存储过程中霉变或品质劣化。例如,日本某粮储公司通过该设备将检测效率提升5倍,仓储损耗降低3%。

      3. 加工工艺优化

      大米加工企业可利用AN-820实时监控抛光、烘干等工艺对食味值的影响。某精米厂通过调整加工参数,使产品食味值提升5分(100分制),实现市场溢价10%。

      4. 水稻育种与科研

      农业研究机构借助AN-820快速筛选低蛋白质、适中直链淀粉的水稻品种,显著缩短育种周期。例如,某研究所通过该技术将优质品种选育效率提高30%。

     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

      尽管AN-820在常规大米检测中表现优异,但对特殊米种(如糯米、低直链淀粉米)需定制校准曲线。此外,其工作环境需控制在10–35℃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光谱稳定性。未来,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模型适应性,或开发便携式版本用于田间现场检测,将是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。

      结论

      Kett AN-820大米食味值检测仪凭借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和全粒无损检测设计,为大米产业链提供了高效、精准的品质控制方案。其自动化操作、多指标同步测定及高重复性等特点,使其在粮食收储、加工优化及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,AN-820有望进一步推动大米品质检测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发展。


    联系方式
    • 电话

    • 传真

    在线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