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米的外观品质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接受度,传统人工分拣方法效率低且主观性强。日本Kett公司推出的RN-700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采用高精度图像处理技术,可快速、客观地检测糙米和精米的外观缺陷,如死米、碎粒、未成熟粒等,并支持多级分类模式,适用于加工厂、实验室及质检机构。本文详细介绍其技术原理、检测项目及行业应用价值。
大米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其外观品质(如完整度、色泽、杂质含量)是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。传统检测依赖人工目视分拣,存在效率低、重复性差等问题。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,基于图像分析的自动化检测设备逐渐成为行业趋势。日本Kett RN-700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结合高分辨率成像与智能算法,可实现对糙米和精米的快速精准分选,提升质检效率与客观性。
RN-700采用500万像素CMOS传感器,搭配RGB三色LED反射光源和10.4英寸LCD透射光源,通过双光源协同工作,确保米粒表面(颜色、裂纹)和内部结构(透明度、未成熟粒)的清晰成像。
反射成像:检测米粒表面颜色异常(如霉变、黄变)。
透射成像:识别内部缺陷(如死米、未成熟粒)。
设备内置图像分析引擎,可自动计算每粒米的长度、宽度、面积,并依据预设阈值分类:
糙米模式:3区分(快速筛选)、6区分(标准质检)、21区分(科研级分析)。
精米模式:6区分(常规分选)。
缺陷类型 | 检测标准 |
---|---|
上浆米(Chalky) | 胚乳不透明,透光率低,影响口感 |
白色未成熟粒 | 籽粒发育不全,呈苍白或半透明状 |
死米(Dead kernel) | 无生命活性,透射光下呈暗色 |
碎粒(Broken) | 长度<完整粒的3/4 |
异物(Foreign matter) | 非米类杂质(如砂石、稻壳) |
缺陷类型 | 检测标准 |
---|---|
粉状粒(Powdery) | 加工过程中破碎的细粉 |
破损粒(Cracked) | 表面有明显裂纹,但不断裂 |
有色粒(Discolored) | 霉变、黄变或污染导致的色泽异常 |
在线分选:40秒/1000粒的速度可集成至生产线,实时剔除瑕疵米。
成本控制:减少人工分拣误差,降低优质米的误判率。
品种分析:通过21区分模式统计不同品种的粒型数据(如长宽比)。
品质改良:识别未成熟粒比例,优化种植与收割时间。
出口质检:符合JAS、ISO等国际标准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数据溯源:检测结果可打印或导出(USB/SD卡),便于质量追溯。
Kett RN-700通过高精度图像处理技术,实现了大米外观品质的自动化、标准化检测,其多级分类模式和高效分析能力适用于加工、科研及贸易领域。未来,结合AI算法进一步优化分类精度,将成为粮食质检的重要发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