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PRODUCT DISPLAY
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日本IMS高斯计SMT-2000运用分析指南

日本IMS高斯计SMT-2000运用分析指南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11-03      浏览次数:7
    • 513a7e2441dc853d670a86aef68b5750_638629594174816517987.png

      本指南基于日本IMS高斯计SMT-2000的高精度测量、多模式适配、灵活探头组合等核心特性,结合工业生产、研发测试、教学科研等典型场景,系统梳理产品运用逻辑、操作要点及适配方案,旨在帮助用户快速掌握产品运用方法,充分发挥其测量价值。

      一、指南核心定位与适用对象

      1.1 核心定位

      作为一款集直流、交流、脉冲磁场测量于一体的智能仪器,SMT-2000的核心价值在于“高精度数据采集+场景化模式适配+便捷数据处理"。本指南通过“场景拆解-特性匹配-操作落地"的逻辑,将产品参数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,解决“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探头、设参数、提效率"的核心问题。

      1.2 适用对象

      • 工业生产端:永磁体、电机、电子元件等产线的质量检验人员;

      • 研发测试端:电磁铁、传感器、电磁兼容(EMC)等领域的研发工程师;

      • 教学科研端:物理、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人员及科研人员。

      二、核心特性与运用逻辑适配

      SMT-2000的运用需以核心特性为基础,结合场景需求选择适配方案,核心特性与运用逻辑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:
      核心特性
      关键参数
      运用逻辑
      适配场景

      多类型磁场测量
      支持直流、交流、脉冲磁场
      根据测量对象的磁场类型选择测量模式,避免功能错配
      永磁体(直流)、电磁铁(直流/交流)、瞬态干扰(脉冲)

      高精度测量
      读数±0.2%以下±3digit(10Hz采样)
      精密场景需降低采样率以保证精度,动态场景平衡采样率与精度
      产品出厂检验、研发数据校准

      多采样率可调
      1Hz-20kHz六档可选
      静态测量选低采样率(1-10Hz),动态瞬态测量选高采样率(10kHz-20kHz)
      静态表磁测量、线圈瞬态磁场捕捉

      多探头适配
      SPF-350(标准横向)、SPF-150(超细横向)、SPA-560(轴向)
      根据测量空间大小和磁场方向选择探头,确保信号有效采集
      常规测量、狭小缝隙测量、轴向磁场测量

      三模式运行
      数字阅读、数据采集、检验记录
      按“快速读数-深度分析-批量判定"的需求切换模式
      现场快速检测、研发数据追溯、产线批量检验

      三、典型场景运用全流程解析

      3.1 永磁体生产质量检验——批量OK/NG判定场景

      【场景需求】:对永磁体来料/出货进行表磁测量,判定充磁均匀性,记录每批次产品的测量数据及判定结果,满足质量追溯要求。

      3.1.1 前期准备

      • 探头选择:选用SPF-350标准横向探头(常规表磁测量);若永磁体存在狭小测量区域,更换为SPF-150超细横向探头。

      • 设备连接: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仪器与Windows系统PC,无需额外电源,确认仪器正常开机并与PC建立通信。

      • 参数预设:根据永磁体标称磁场范围,选择量程(±400mT或±2000mT),采样率设为10Hz(保证高精度的同时满足批量测量效率)。

      3.1.2 操作流程

      1. 模式切换:进入“检验记录"模式,点击“归零"按钮消除环境磁场干扰。

      2. 标准设定:根据产品质量标准,输入磁场强度上限值和下限值(如某永磁体标准为800-850mT)。

      3. 批量测量:将探头垂直贴合永磁体测量点,待读数稳定后,仪器自动显示OK(在上下限内)或NG(超出范围),同时记录批号、序列号、测量时间及数值。

      4. 数据导出:测量完成后,通过PC将数据以CSV格式导出,用于质量报表统计或追溯。

      3.1.3 关键注意事项

      同一批次产品需固定测量点位置,避免因测量位置差异导致误判;定期清洁探头表面,防止杂质影响测量精度。

      3.2 电磁铁研发测试——动态磁场特性分析场景

      【场景需求】:测量电磁铁在不同电流输入下的磁场强度变化,捕捉瞬态磁场波形,分析磁场与电流的对应关系,优化电磁铁设计参数。

      3.2.1 前期准备

      • 探头选择:根据电磁铁磁场方向,选用SPA-560轴向探头(若磁场为轴向)或SPF-350横向探头(若磁场为横向)。

      • 设备调试:确认USB连接稳定,在PC端安装数据采集辅助软件(支持Windows7/8/10),设置数据存储路径。

      • 参数预设:选择量程(根据电磁铁最大磁场预估,如±2000mT),采样率设为20kHz(最高采样率,确保捕捉瞬态变化)。

      3.2.2 操作流程

      1. 模式切换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点击“归零"消除干扰,设置采集样本数(最大300,000个,可满足80小时连续采集)。

      2. 变量控制:调节电磁铁输入电流(如从0A逐步增加至10A,每档间隔1A),每调节一次电流后启动一次数据采集。

      3. 波形捕捉:采集过程中,仪器实时显示磁场强度变化图形,可通过软件开启降噪功能,减少环境干扰。

      4. 数据处理:将采集的多组数据导出为CSV格式,在Excel中绘制“电流-磁场强度"特性曲线,分析线性度及饱和点。

      3.2.3 关键注意事项

      高采样率下需确保PC存储空间充足;测量时探头需固定在磁场中心区域,避免因探头晃动导致数据波动。

      3.3 电磁兼容(EMC)评估——瞬态干扰监测场景

      【场景需求】:检测电子设备(如手机、电脑)工作时周围的磁场干扰强度,记录瞬态干扰峰值及出现时间,为EMC整改提供数据支撑。

      3.3.1 前期准备

      • 探头选择:选用SPF-150超细横向探头,便于在电子设备狭小缝隙中测量,贴近干扰源。

      • 环境控制:选择无强磁场干扰的测试环境(远离大型电机、变压器等设备),提前进行环境磁场测量并记录,用于后期数据修正。

      • 参数预设:量程设为±400mT(电子设备干扰磁场通常较弱),采样率设为10kHz(平衡瞬态捕捉与数据量)。

      3.3.2 操作流程

      1. 模式切换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完成归零操作后,记录环境磁场基线数据。

      2. 干扰监测:将探头贴近电子设备关键部位(如主板、天线附近),启动设备工作,同时开始数据采集,持续监测设备从开机到稳定运行的全过程。

      3. 峰值分析:采集完成后,通过软件筛选磁场峰值数据,对比环境基线,确定干扰源位置及峰值强度。

      4. 整改验证:针对干扰源采取屏蔽措施后,重复上述测量流程,验证整改效果。

      3.3.3 关键注意事项

      测量时需保持探头与设备的距离固定,确保多次测量数据的可比性;若干扰为脉冲式,可适当延长采集时间以捕捉完整干扰周期。

      3.4 实验室教学——磁场基础实验场景

      【场景需求】:通过简单操作演示磁场测量原理、极性判断及磁场时间特性,让学生快速理解核心概念,同时便于数据整理分析。

      3.4.1 前期准备

      • 探头选择:选用SPF-350标准横向探头(操作便捷,适合演示)。

      • 设备简化:仅需连接USB数据线至PC,利用电脑供电,简化布线,适合课堂演示。

      • 参数预设:量程设为±400mT,采样率根据实验类型选择(静态实验10Hz,动态实验100Hz)。

      3.4.2 典型实验操作

      1. 磁场读数实验:切换至“数字阅读"模式,将探头靠近条形磁铁N极、S极及中间位置,让学生观察读数正负(判断极性)及数值变化(理解磁场强弱分布)。

      2. 峰值保持实验:开启“峰值保持"功能,移动探头寻找磁铁磁场点,记录N极峰值、S极峰值及峰峰值,培养数据记录能力。

      3. 动态变化实验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将探头固定在电磁铁附近,调节电流大小,让学生观察磁场强度实时变化图形,导出数据后在Excel中绘制曲线,分析变量关系。

      3.4.3 关键注意事项

      提前调试好设备,避免课堂操作失误;通过简化参数设置(如固定量程),降低学生操作难度,聚焦实验原理理解。

      四、运用优化与常见问题解决

      4.1 运用优化技巧

      • 量程选择:遵循“宁大勿小,精准匹配"原则,若预估磁场接近量程上限,选择更大量程避免过载;若磁场较弱,选择小量程提高分辨率(如±400mT量程分辨率0.01mT)。

      • 探头维护:定期检查探头线缆是否破损,测量前用酒精清洁探头接触面,避免油污影响测量准确性;长期不使用时,将探头单独存放于干燥环境。

      • 数据处理:利用Excel的“数据透视表"功能快速统计批量检验数据;对于动态数据,可导入Origin等专业软件绘制高精度波形图。

      4.2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
      常见问题
      可能原因
      解决方法
      读数波动过大
      环境存在强干扰或探头未固定
      远离干扰源,重新归零;使用支架固定探头
      PC无法识别设备
      USB驱动未安装或数据线接触不良
      重新安装驱动;更换USB端口或数据线
      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大
      探头校准过期或测量位置错误
      联系厂家校准探头;确认测量位置与标准一致
      数据无法导出
      存储路径权限不足或数据量过大
      更换有读写权限的存储路径;分段采集数据

      五、总结

      SMT-2000高斯计的运用核心在于“场景匹配"——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探头、模式及参数,以高精度特性为基础,通过便捷的数据处理实现质量控制、研发优化、教学演示等多元目标。本指南覆盖的典型场景可直接作为实操模板,用户可根据具体产品或实验要求,微调参数设置以适配个性化需求。如需进一步细化某一场景的操作细则,可结合实际需求补充调整。



    联系方式
    • 电话

    • 传真

    在线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