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指南基于日本IMS高斯计SMT-2000的高精度测量、多模式适配、灵活探头组合等核心特性,结合工业生产、研发测试、教学科研等典型场景,系统梳理产品运用逻辑、操作要点及适配方案,旨在帮助用户快速掌握产品运用方法,充分发挥其测量价值。
工业生产端:永磁体、电机、电子元件等产线的质量检验人员;
研发测试端:电磁铁、传感器、电磁兼容(EMC)等领域的研发工程师;
教学科研端:物理、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人员及科研人员。
核心特性 | 关键参数 | 运用逻辑 | 适配场景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多类型磁场测量 | 支持直流、交流、脉冲磁场 | 根据测量对象的磁场类型选择测量模式,避免功能错配 | 永磁体(直流)、电磁铁(直流/交流)、瞬态干扰(脉冲) | |
高精度测量 | 读数±0.2%以下±3digit(10Hz采样) | 精密场景需降低采样率以保证精度,动态场景平衡采样率与精度 | 产品出厂检验、研发数据校准 | |
多采样率可调 | 1Hz-20kHz六档可选 | 静态测量选低采样率(1-10Hz),动态瞬态测量选高采样率(10kHz-20kHz) | 静态表磁测量、线圈瞬态磁场捕捉 | |
多探头适配 | SPF-350(标准横向)、SPF-150(超细横向)、SPA-560(轴向) | 根据测量空间大小和磁场方向选择探头,确保信号有效采集 | 常规测量、狭小缝隙测量、轴向磁场测量 | |
三模式运行 | 数字阅读、数据采集、检验记录 | 按“快速读数-深度分析-批量判定"的需求切换模式 | 现场快速检测、研发数据追溯、产线批量检验 |
探头选择:选用SPF-350标准横向探头(常规表磁测量);若永磁体存在狭小测量区域,更换为SPF-150超细横向探头。
设备连接:通过USB数据线连接仪器与Windows系统PC,无需额外电源,确认仪器正常开机并与PC建立通信。
参数预设:根据永磁体标称磁场范围,选择量程(±400mT或±2000mT),采样率设为10Hz(保证高精度的同时满足批量测量效率)。
模式切换:进入“检验记录"模式,点击“归零"按钮消除环境磁场干扰。
标准设定:根据产品质量标准,输入磁场强度上限值和下限值(如某永磁体标准为800-850mT)。
批量测量:将探头垂直贴合永磁体测量点,待读数稳定后,仪器自动显示OK(在上下限内)或NG(超出范围),同时记录批号、序列号、测量时间及数值。
数据导出:测量完成后,通过PC将数据以CSV格式导出,用于质量报表统计或追溯。
探头选择:根据电磁铁磁场方向,选用SPA-560轴向探头(若磁场为轴向)或SPF-350横向探头(若磁场为横向)。
设备调试:确认USB连接稳定,在PC端安装数据采集辅助软件(支持Windows7/8/10),设置数据存储路径。
参数预设:选择量程(根据电磁铁最大磁场预估,如±2000mT),采样率设为20kHz(最高采样率,确保捕捉瞬态变化)。
模式切换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点击“归零"消除干扰,设置采集样本数(最大300,000个,可满足80小时连续采集)。
变量控制:调节电磁铁输入电流(如从0A逐步增加至10A,每档间隔1A),每调节一次电流后启动一次数据采集。
波形捕捉:采集过程中,仪器实时显示磁场强度变化图形,可通过软件开启降噪功能,减少环境干扰。
数据处理:将采集的多组数据导出为CSV格式,在Excel中绘制“电流-磁场强度"特性曲线,分析线性度及饱和点。
探头选择:选用SPF-150超细横向探头,便于在电子设备狭小缝隙中测量,贴近干扰源。
环境控制:选择无强磁场干扰的测试环境(远离大型电机、变压器等设备),提前进行环境磁场测量并记录,用于后期数据修正。
参数预设:量程设为±400mT(电子设备干扰磁场通常较弱),采样率设为10kHz(平衡瞬态捕捉与数据量)。
模式切换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完成归零操作后,记录环境磁场基线数据。
干扰监测:将探头贴近电子设备关键部位(如主板、天线附近),启动设备工作,同时开始数据采集,持续监测设备从开机到稳定运行的全过程。
峰值分析:采集完成后,通过软件筛选磁场峰值数据,对比环境基线,确定干扰源位置及峰值强度。
整改验证:针对干扰源采取屏蔽措施后,重复上述测量流程,验证整改效果。
探头选择:选用SPF-350标准横向探头(操作便捷,适合演示)。
设备简化:仅需连接USB数据线至PC,利用电脑供电,简化布线,适合课堂演示。
参数预设:量程设为±400mT,采样率根据实验类型选择(静态实验10Hz,动态实验100Hz)。
磁场读数实验:切换至“数字阅读"模式,将探头靠近条形磁铁N极、S极及中间位置,让学生观察读数正负(判断极性)及数值变化(理解磁场强弱分布)。
峰值保持实验:开启“峰值保持"功能,移动探头寻找磁铁强磁场点,记录N极峰值、S极峰值及峰峰值,培养数据记录能力。
动态变化实验:进入“数据采集"模式,将探头固定在电磁铁附近,调节电流大小,让学生观察磁场强度实时变化图形,导出数据后在Excel中绘制曲线,分析变量关系。
量程选择:遵循“宁大勿小,精准匹配"原则,若预估磁场接近量程上限,选择更大量程避免过载;若磁场较弱,选择小量程提高分辨率(如±400mT量程分辨率0.01mT)。
探头维护:定期检查探头线缆是否破损,测量前用酒精清洁探头接触面,避免油污影响测量准确性;长期不使用时,将探头单独存放于干燥环境。
数据处理:利用Excel的“数据透视表"功能快速统计批量检验数据;对于动态数据,可导入Origin等专业软件绘制高精度波形图。
常见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|---|---|---|
读数波动过大 | 环境存在强干扰或探头未固定 | 远离干扰源,重新归零;使用支架固定探头 |
PC无法识别设备 | USB驱动未安装或数据线接触不良 | 重新安装驱动;更换USB端口或数据线 |
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大 | 探头校准过期或测量位置错误 | 联系厂家校准探头;确认测量位置与标准一致 |
数据无法导出 | 存储路径权限不足或数据量过大 | 更换有读写权限的存储路径;分段采集数据 |